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[影視採訪]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汙名--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


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汙名--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

影視採訪





誰殺了車諾比?/滾動力

滾動力獨立媒體採訪



台灣啟示錄 全集20160703 

1986年,烏克蘭境內,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發生爆炸,造成30人當場死亡,320萬人遭受不同程度輻射侵害,據傳方圓30公里內,2萬4千年都不適合人類居住。一群留歐的台灣年輕人,不顧自身安危,挺進車諾比核災管制區,驚見廢棄核電廠竟還有2千多名員工上班;不明巨大生物黑影現身冷卻池?鬼城遺棄學校裡,上千具防毒面具散落一地,又是怎麼一回事?







你應該聽過車諾比核災,但你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。
你一定聽過福島核災,你可能知道那是一場可怕的事故。
關於核能、核災,你可能知道一些事情。





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爆炸,發生剛好30年,這是史上唯一達到國際核災難級數7級的核災,其中所在的普里皮亞季城,受污染情況嚴重,估計至少2萬年內,當地都不適宜人類住,核災後的30年現在,當地雖然還是一片廢墟,不過卻開放遊客申請觀光,有一群台灣的年輕人報名前往,用照片影像紀錄核災的可怕!








[媒體報導] 我們不勇敢,我們只是前進。--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


我們不勇敢,我們只是前進。--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

媒體報導





車諾比核災三十年後長什麼樣子? 讓這群台灣青年告訴你/泛科學PanSci
選在事故滿三十周年的翌日(四月二十六號),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人,手裡拿著剛出版的新書《半衰期》,在記者會上侃侃而談,他們說,「我們不是想說服你擁核或反核,我們想告訴你三十年過後,車諾比長什麼樣。」
攝影/彭琬馨 取自/泛科學


「一個發生災難的地方,不管是反核擁核,都會拿它來當例子,甚至一些知名的機構像是WHO、綠色和平等等,他們做的研究、給的結論通常都是南轅北轍的。到底哪一個描述才是車諾比真正呈現出來的樣子?一開始是因為這樣子的好奇才想去看看車諾比。」
2015年9月,團隊成員第二次走入車諾比核電廠控制室。(BBC中文網)


「真相剪影」: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/KNOWING新聞
七個背景不同的年輕人,用他們的眼睛,在攝影鏡頭之前,重回災區。在車諾比核災30周年,我們不禁要問,如今的車諾比究竟是什麼模樣?那些回歸的居民依然安然無恙嗎?


專訪/廢墟鬼城?解密核災 台灣團隊深入車諾比核電廠/三立新聞
「最大的感觸是,這些恐懼被渲染得過度誇張。」另外一位團員陳怡君說,在他們出發之前,車諾比發生了一場森林大火,於是就開始聽到有人說,大火會讓已沉澱的輻射再次回到空氣中,讓她一度想放棄前往,「結果到當地才發現,根本沒有這回事。」
控制室內合影
與回歸者合影


「車諾比」現況紀實 台灣團隊自費深入核能重災區/三立新聞網
在進入車諾比之前,團隊成員先在烏克蘭首都基輔,測試當地的輻射劑量,約為0.15微西弗/小時,一般來說,人類生活的環境輻射背景值,大概是0.09到0.3微西弗/小時,所以基輔的輻射劑量並沒有特別高。 而當團隊抵達「車諾比管制區」的檢查哨時,輻射劑量也僅有0.16微西弗/小時,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。


專訪/去過車諾比怎麼看核電?紀實團隊:別被恐懼蒙蔽/三立新聞
「恐懼容易讓人忽略很多事實,忽略很多層面的問題,所以希望我們帶回來的這些東西,能夠刺激大家去多看一些層面的東西,而不是只是看到那些很平面的影像,這就是我們做這件事的意義。」


台青年挺進車諾比 第一線紀實核災/自由時報
團隊發現,網路世界對於車諾比各種謠言甚囂塵上,如災區突變動物、巨大化蘑菇、散落的防毒面具等,但團隊實際進入後,發現並非如此,且烏克蘭政府也完全免費開放車諾比,大方展現核電廠現況、面無表情地導覽等,即使當初前蘇聯政府刻意隱瞞資訊造成當初莫大的恐懼與傷害等,團隊希望透過紀實,讓台灣社會接觸更多真相,最終討論出解決之道。
(記者吳柏軒攝)


車諾比核災30年後,台灣團隊採訪驚見「新生樹木」!/ETtoday
《半衰期: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》一書詳細介紹事故始末,並收錄現居當地的「回歸者」深度專訪,並收錄車諾比現今風貌攝影,也提供影片QR-Code與讀者互動,對於車諾比核災事件,提供民眾不同的觀看視角。
新書記者會


魯妹我現在(是的 現在!!!!!) 人正在車諾比/PTT(團員文章)

我只能說你真幸運
魯妹我現在(是的 現在!!!!!) 人正在車諾比
現在當地時間凌晨四點半 睡醒了來回一下文XDDDDDDDD

車諾比核災30 週年的面貌 台灣青年第一手現場傳真/財團法人核能資訊中心

車諾比核災區 台灣團隊深入直擊/中時電子報

車諾比「回歸者」 參觀Rosaliju奶奶的菜園/三立新聞

原音重現車諾比核災撤離廣播 還原「鬼城」真實面貌/三立新聞




更多影視採訪請看→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汙名--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




注重禮儀的國小老師,與她毫無戒心的小狗「台灣」


注重禮儀的國小老師,與她毫無戒心的小狗「台灣」

文/熊五六

 

Rosaliju 曾經是一位國小老師,在當時算是受過教育的知識份子,她很明顯特別注重自己的儀態。

團員第一次到訪時,在五月的車諾比盛夏,因為無法提前通知她,而撞見了她裸身務農的尷尬場景。團員們隨後在門外等待她入屋換好衣服,據說換好衣服走出來的 Rosaliju,穿的是一身正裝——靛青色的棉織長衫、藍黑色的寬版長裙,紅花綠底的烏克蘭傳統頭巾。

這套衣服,質料看起來很好的襯衫與長裙,很明顯不是她平時的穿著,上面幾乎沒有務農會有的污痕、泥土印,也沒有穿越樹林時,被荊棘勾破的洞。是一套她平常不會穿的衣服。

九月,我們再次到訪,當問起能不能擁抱或合照時,Rosaliju因為身上穿著有破洞的碎花裙子、頭髮隨意紮成一小包,拒絕了我們,「衣服太髒了,不能擁抱,可以握手」,她不停地拉開自己的紫色裙擺向我們示意,我看見上頭被樹枝刺穿的小孔。她大聲說著我不能理解的烏克蘭語,但我想,這一定是她很介意的事情。 

攝/黃可秀
除了服裝外,對於儀態的著重,也不由自主地展露在言談之間。

Rosaliju停下來說話時,總是相當自然地擺出一些在我們眼中十分帥氣的「姿勢」(並不是為了照相)。像是影片中段,依著欄杆講話時,雙手順勢向後輕抓鐵杆,身子斜靠,在影片之中才瞬乎幾秒,但我總覺得那幾眨眼間,畫面特別好看。又或者是影片開頭,她一手向上伸展、輕輕托在鐵杆上,兩腳一前一後的站姿。——而且啊,這些姿勢,不是文青照片中才會出現的嗎!再不然就是輕小說的人物封面圖吧!

Rosaliju 的這些「pose」,有時真的堪比伸展台上的模特兒。我想,當衣架子模特兒們向人們展示身上的衣服時,Rosaliju充滿自信的姿勢與體態,卻是在向所有和她說話的人們,展現她自己——她之所以為的那個「自己」吧。

我總是對經歷千百事的老者感到好奇與崇敬。人生路上,走過蘇維埃統治、冷戰與核災撤離的 Rosaliju,在我眼中,便是那樣令人想要一探究竟、拉張板凳在樹蔭底下供養蚊子、聽她說故事的老人。這也是為什麼,我對 Rosaliju提到她「偶爾書寫」這件事情,念念不忘。


Rosaliju的小狗(攝/黃獻永)

小動物容易走失在森林裡,Rosaliju 曾經有過八九隻小貓,但小貓們來來去去,走丟就不見了。九月我們到訪時,衝出 Rosaliju 前院迎接我們的,是一隻土黃色的小狗,對陌生人類毫無戒心。

直接衝出家門,攀到我們的牛仔褲管上,死賴活賴要和我們玩耍。稍微蹲下來準備幫他搔癢,他就躺在地上、袒胸露肚,毫無保留,把自己全都給了你,彷彿在說著「來吧!撓癢癢!」。